当前位置: 能电机 >> 能电机介绍 >> 中国追光者点亮绿色丝路
本报记者张英英吴可仲北京报道
“中东非地区很多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薄弱,无法像中国一样可以将电送达千家万户。一些国家并不富裕,甚至由于长年战乱等原因,电网设施受到破坏,民众和企业对于电力的需求十分迫切。例如,黎巴嫩电力基础设施曾在战争中严重受损,导致电厂每天只能供电一个小时;南非也存在电力供应问题,有时一天停电七八次,每次停电时长达一两个小时。”
谈及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电力现状,隆基绿能中东非地区部市场总监孙贤明万分感慨。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并不缺电,且电网友好。目前,中国正大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旨在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此举为老百姓提供了投资机会,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在中东非很多国家,光伏已成为满足其最基本生产和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入推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以来,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构建链接世界新方式,既为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注入新动能,又进一步减少了全球能源不平等的现象。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企业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践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他们将绿色清洁电力带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从而推动了中国与共建国家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协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的秘书长张森向记者表示,过去十年,光伏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自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响应,通过在共建国家建立生产基地、销售产品以及建设光伏电站等方式,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能源平等
两个月前,孙贤明开启了他漫长的海外出差生活。按照行程安排,他首先前往南非,然后去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再到西非的尼日利亚,随后前往中东约旦,最后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或巴基斯坦。这一趟出差行程密集而紧张。
尽管孙贤明在年才加入隆基绿能海外市场部,但他却是一个“老海外”。十多年前,孙贤明在一家全球知名通信公司工作期间,便长驻海外,负责中东非市场的通信产品方案。因此,这些地区的风土民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他早已了如指掌。
回忆起年刚去非洲工作时的情景,孙贤明说:“当时没有手机信号,只能随着工作地点的移动搭建信号塔,才能解决通话问题。而如今做光伏,所面临的情况也类似。很多当地居民家里无法正常供电,给手机充电十分困难,只能四处寻找充电设施。面对这一现状,隆基绿能提供光伏组件,当地人再搭配上储能电池等设备,构建一个离网电力系统,便能保证家庭用电和企业的正常生产。”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年非洲能源展望》报告,目前,非洲有6亿民众缺乏电力供应,占其总人口的43%,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光伏发电是满足全球无电地区民众对电力需求的重要途径。当前,除了中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成熟的光伏市场,在全球很多地方仍处于市场开发的初级阶段,非洲便是其中之一。
非洲能源资源丰富,拥有全球60%的太阳能资源。但据德国光伏专业杂志《pv-magazine》报道,非洲太阳能行业协会统计,年非洲的光伏装机规模仅为MW,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GW。这意味着,非洲过去一年的光伏装机规模,仅相当于中国光伏装机规模的1%。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一体化组件制造商,隆基绿能于年年初成立了非洲代表处。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非洲20个国家供货,并将货物运往非洲15个海港。
由于经济及电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非洲地区安装光伏系统的大部分业主主要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和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为后者。孙贤明指出,“非洲的人均GDP大约美元,最低的国家只有美元,因此让每个家庭安装光伏系统并不现实。”
在非洲,隆基绿能积极投身于光伏公益活动。孙贤明向记者举例,马拉维是非洲电气化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农村地区的电力化程度仅有约5%。为此,隆基绿能通过“点亮非洲无电区”的公益活动,为医院捐赠了超千瓦的光伏设备,满足了部分民众的用电需求,甚至包括进行电力抽水。
在海外工作这些年,孙贤明有一个深刻感受:在全球范围内,能源不平等现象显而易见。“美国人均年用电量高达1万多度,而非洲人均年用电量却不足度。对于非洲的普通家庭而言,他们基本没有冰箱等大件电器,白天基本不用电,晚上仅使用煤油灯或火炬进行照明,一般会早早睡觉。”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于全球能源不平等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