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电机 >> 能电机介绍 >> 绿能慧充汽车充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思瀚
(一)必要性分析
1、公司必须进行业务转型
当前上市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包括热电业务和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主要为江泉工业园及其周边企业服务,未来增长空间有限:(1)公司热电业务年度营业收入为2.03亿元,产能利用率为80.71%,未来即使产能利用率达到%,预计营业收入不超过2.60亿元;(2)公司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只有13公里的专用线,年度在运力相对饱和的状况下实现营业收入0.71亿元。由于是铁路专线,所以业务无法对外进行业务拓展;(3)最近三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仅为6.82%,收入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公司业务的区域性已使得公司业务增长空间严重受限。因此,单一依靠现有业务难以实现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目标,为了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实现对股东的良好回报,公司必须进行业务转型。在此背景下,公司通过收购绿能慧充%股权向新能源行业进行业务转型。
2、公司现有的流动资金不足,限制了未来新业务的发展截至年9月30日,公司的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为3,.58万元,可用资金较少且流动性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公司未来业务扩张、发展新业务的大量资金需求。因此,上市公司需要通过非公开发行补充新的流动资金有效缓解公司业务运营的资金压力,为业务转型储备充足的资金实力。
3、公司拟切入的新能源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新能源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赛道成长性较好,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基础充电设施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截至年,全国充电设施数量达.2万台,是年数量的8.2倍,-期间我国充电桩数量复合增速高达69.20%,充电桩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此外,在新基建和碳中和目标的双重因素驱动下,新能源基础充电设施正在逐步从单一充电桩建设演变为集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为一体的基站建设。根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国家要求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发展,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年7月颁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国家积极推动各地区园区企业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推行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由此可见,“光储充放”一体式充电站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广阔。
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公司现有流动资金不足,难以应对绿能慧充后续的业务扩张及业务拓展需要的大量资金需求,因此,资金受限会使得公司无法大力拓展新能源业务,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公司需要储备流动资金,为进入新能源领域后的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可行性分析
1、绿能慧充具备较好的业务基础
公司为切入新能源行业,实施业务转型,已于年11月21日与绿能慧充签署了《框架协议书》。绿能慧充是一家集充电、储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充电场站投资、建设与运营,充电平台和大数据管理于一体的新能源生态服务商。
(1)绿能慧充的产品基础
绿能慧充通过不断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多种产品系列,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充电设备、储能产品、运营平台等。
充电设备方面,绿能慧充产品类型齐全,已推出适合于商业地产领域充电的7kW交流充电桩、30kW和40kW单枪直流充电桩、60kW和80kW双枪直流充电桩;适合于公共充电领域应用的kW双枪直流充电桩、kW充电堆;适合于以公交为代表的群充电领域的kW直流充电桩和kW充电堆;适合于专用充电领域的kW和kW双枪充电桩等。绿能慧充已实现全系列产品覆盖全产业应用场景。依托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坚实的设计技术,充电功率灵活调配,兼容智能双枪终端和HPC超级液冷终端。
①产品性能方面:产品可适应-40℃—50℃使用环境,低温环境充电时设备具有对电池预加热功能,保护电池安全。全系列充电产品在充电过程中可实现电池健康状态的高精度检测(SOH检测),最大效率高达96%,设备待机功耗低,采用全新星环功率分配技术,任一功率模块可被调用到任意一把充电枪上,实现充电模块利用率的最大化,提升设备使用率超10%以上。绿能慧充液冷超级充电终端支持最大功率kW,满足未来充电10分钟续航公里市场需求。
②可靠性方面: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满足快速维护需求。全铝互字型百叶设计,在满足产品散热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防护能力的大幅提升。设备控制与功率部件采用分舱设计,核心控制部分防护等级达到IP65。
③充电安全方面:产品在过压、过流、短路保护等基本电气安全防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四层主动安全防护体系,具体包括车辆安全防护、充电机安全防护、场站安全防护、大数据安全防护。
④用户体验方面:产品具备高亮SOC状态显示,满足用户远距离观察充电进度。自带遮阳防护、冷光辅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