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电机 >> 能电机发展 >> 不一刀切限电限产不运动式减碳
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关情况。将于年10月15日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在会上表示,此次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特别强调要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的稳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没有直接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则表示,这次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迈出的重要一步,核心是真正建立起了“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
今年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也都面临着缺电和涨价的情况。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电力系统如何升级应对,都是一个世界级的挑战。据国家电网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全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序用电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称,截至10月7日,全国存煤7天以下电厂数量比节前减少90%,正积极推动电厂提高煤炭库存,组织各地加大电煤供应、运输协调力度,保障电力供应,维护企业有序生产和百姓生活正常开展。此前由于“限电停工潮”影响全国多个省份,“拉闸限电”相关内容几度登上热搜,随之引发了部分自媒体关于“下大棋”的阴谋论。9月28日,央视网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拉闸限电里没那么多“大棋”,部分自媒体用颇具误导性的观点乱带节奏,缺乏对受影响企业、居民的共情,只有传讹惑众、增加矛盾,目的无外乎制造流量,收割韭菜。那么,此前多地实施限电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层面又出台了哪些政策来确保后续电力供应?行业和企业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将有序放开。(图源:视觉中国)
缺电原因:
全国性煤炭紧缺,部分地方“运动式”减碳
在电力供应紧张背景下,全国多地拉闸限电,大部分地区则将重点放在企业上,部分企业错峰生产或者停产。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缺电?业内人士指出,造成多地缺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全国性煤炭紧缺。因为煤炭价格大涨,煤炭供应紧张,火电企业亏损,一些省份发电能力下降,导致电力输出不足。火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发电量计算,占比约七成。所以,电“缺”或“不缺”,和煤炭的供应量有很大关系。今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高涨,资源供应紧张,近期,动力煤、焦煤、焦炭这煤炭“三兄弟”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承担电力稳定供应主力的煤电方面,煤炭市场供需紧张、价格暴涨制约着煤电供应。今年以来,受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幅度有限、进口煤炭增量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电煤供应持续紧张。从今年下半年起,煤炭价格一路高涨,煤电企业库存较低,电煤企业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起,国内原煤月度生产量大多保持同比下滑的趋势,仅在5月和8月有小幅的回升。目前正处于传统意义上的用煤淡季,但市场却呈现出异常火热的态势。目前,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突破元/吨的大关,实际市场价格约在元/吨左右,而往年同期价格不过~元/吨,涨幅达%左右。高涨的煤价使得火电厂发电意愿不足,不少火电厂也陷入亏损状态。
央视网评论也指出,此轮多地缺电主要还是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燃煤成本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联络线净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动力煤、炼焦煤产能明显收缩,加上煤炭进口量减少,蒙煤通关量偏低,电煤供给短缺明显。这跟我国经济复苏伴生的高用电需求显然不匹配;另外,部分地方紧急限电,还跟没把握好产业升级节奏、没做好平时能源管理工作、没跳出“运动式”减碳窠臼有关。
经济复苏电力需求量大,导致供需缺口
第二个原因则是部分省市疫后经济复苏强劲,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超出预期。广东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季广东省内普遍高温。工业生产和高温天气带来用电需求旺盛,叠加部分区域水电供应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电力供应紧张。目前正是“金九银十”生产旺季,疫情后经济复苏,工商业用电需求增加,尤其是二产、三产用电需求持续旺盛。截止今年9月底,广东省统调最高负荷需求已七创新高,达到万千瓦。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就表示,用电量大幅增长反映的是疫情之后国内经济和社会运行加速回温。而部分国家受疫情影响,导致国外供给受阻,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大幅增加,很多企业都开足马力生产,拉动了部分城市的电力消费。
电力需求猛增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到体现。今年1-8月,国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电力生产和煤炭供应增速,不及需求增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达到了3.65万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66%,同比增速达到13.1%。
有的地方高耗能行业产能快速扩张能耗不降反升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地区拉闸限电也与国家的“能耗双控”政策有关系。限电、限产在多个行业都不罕见。比如钢铁行业,上半年突飞猛进地生产后,在较大的产量控制压力下,7月开始多地钢铁产业就开始执行限产政策;水泥建材方面,出于环保、能耗等因素,一直在进行错峰限产。
目前,能耗双控涉及的主要行业有化工、钢铁、有色、水泥建材、煤电等多个行业,涉及十几个能源消耗较大的省区。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折射出相关地区高耗能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不匹配,也影响了个别地区有序用电措施力度。
传统的取暖季即将开始,在传统的消费旺季,煤炭市场供需两侧都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煤炭市场整体预计仍将维持强势。专家分析,今年年内,电煤供应仍将处于紧张状态。国家发改委近日向各地方和有关企业发出通知,要求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对发电供热企业直保并全覆盖,确保发电供热用煤需要,守住民生用煤底线。
多地加快落实煤炭增产增供(漫画来源:视觉中国)
政策+措施密集发布实施
纠正“运动式”减碳,科学有序推进“双碳”目标
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会议,部署能源改革发展工作,审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李克强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要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深入测算论证,研究提出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从实际出发,纠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确保北方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改造,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
日前,国家发改革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下称《通知》),自年10月15日起实施。
《通知》中提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一,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现行燃煤发电基准价继续作为新能源发电等价格形成的挂钩基准;二,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三,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各地要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目前尚未进入市场的用户,10千伏及以上的用户要全部进入,其他用户也要尽快进入。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四,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居民(含执行居民电价的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性事业用户)、农业用电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
此外,在保障措施方面,《通知》中也有了具体明确:一,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加强政策协同,适应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需要,进一步放开各类电源发电计划;健全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合格售电主体,丰富中长期交易品种,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强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二,加强与分时电价政策衔接。各地要加快落实分时电价政策,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削峰填谷。电力现货市场未运行的地方,要做好市场交易与分时电价政策的衔接,市场交易合同未申报用电曲线以及市场电价峰谷比例低于当地分时电价政策要求的,结算时购电价格按当地分时电价峰谷时段及浮动比例执行;三,避免不合理行政干预。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制定并不断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对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进入电力市场不得设置不合理门槛,不得组织开展电力专场交易,对市场交易电价在规定范围内的合理浮动不得进行干预,保障市场交易公平、公正、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指导,对地方不合理行政干预行为,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及时督促整改;四,加强煤电市场监管。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