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电机 >> 能电机优势 >> AI的高端应用智能机器人奇点将至,产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联证券杨灵修姜青山)
1.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1.1智能机器人将是AI的高端应用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集成了机械、电子、控制、传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的自动化装备,能够模仿或替代人类进行各种任务的设备。智能机器人是AI(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上的高端应用之一,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决策能力、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高的智能水平,能够判断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并实施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当前“技术”和“成本”是智能机器人行业面临的主要痛点。通用智能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目前只能少量应用于特定场景并且训练、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都有可能扩大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和市场,例如扫地机器人、工业手臂等渗透率随着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显著提高?。
1.2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迎来价值重塑
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为核心硬件生产商,包括传感器、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芯片等,在硬件基础上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当前通常采用开源的ROS为基础架构进行定制化。
中游主要有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机器学习、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技术的开发和整合商。
下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和软硬件集成的公司,通常是生产和销售机器人的公司。下游按照应用领域划分,智能机器人可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又可以按照用途细分包括?搬运、焊接、喷涂、?加工、装配、洁净等;服务机器人可细分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包括?家务、教育、娱乐等,以及公共服务机器人,包括?餐饮、讲解导引、多媒体、公共代步等;特种机器人的细分应用包括?侦查、排爆、专业安装、采掘、?专业运输、手术、康复等。
1.3智能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从年81亿美元增长至年亿美元,四年CAGR为28.7%,预计年将达亿美元。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年亿元增长至年亿元,4年CAGR达41.0%,预计年将达亿元。根据PrecedenceResearch的预测,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16.2亿美元,预计到年将达到.6亿美元,10年CAGR约为33.28%。
中国智能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年亿元增长至年亿元,5年CAGR达29.8%,增速较快;而中国智能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年亿元增长至年亿元,五年CAGR为22.6%。
1.4智能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自动化,只能执行固定任务,应用于替代重复劳动,从单一的工业生产逐步向多种应用场景延展,这一代的产品通常为程序控制机器人(L1-L2):通过编程或示教将动作指令输入机器人中,只能刻板地完成程序规定的动作,一旦环境情况略有变化,机器人的工作就会出现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机器智能,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得环境信息,进而规划自身行动;这一代的产品为自适应机器人(L3):配备视觉、声音、力度等传感器,能据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对环境有基础感知,实时调整工作状态。
当前正处在的第三个阶段人工智能初期,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能够自行处理并完成任务,通用性显著提升,第三代的产品是智能机器人(L4-L5):拥有更丰富的传感器和更高的智能水平,不仅能获取并处理外部综合信息,甚至能据此自己制定行动目标,其智能主要体现在感知交互、独立决策、自我优化三个方面。随着ChatGPT和SAM等大模型技术的推出,有望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机器人产品的升级迭代。
1.5政策扶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中央层面国务院、科技部、工信部、税务局、财政部等是机器人产业政策制定的主体,主要负责从宏观层面和不同侧面规划机器人产业蓝图。地方上的机器人产业政策和中央一脉相承,但又结合了不同省市经济水平、机器人产业的起步和基础应用情况不同,制定了本地化的机器人产业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应用拓展、稳定和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平稳健康运行,成为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提升创新驱动能级,谋划推进链式发展,以“机器人+”应用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2.机器人核心硬件值得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