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电机

李毅中四基是工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创建

发布时间:2023/1/14 23:53:50   

(央视财经讯)12月1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央视财经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探讨中国发展战略、发展思路,适应全球竞争的新格局。

部委领导、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共同研讨年中国经济形势,贯彻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点明方向。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

如何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论坛上表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这是工业的基础能力。“四基”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也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近几年,业界开展的“强基工程”,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要分行业查找行业的“四基”问题,然后制定“一揽子”突破项目的方案。

二、大力开展创建制造业的“单向冠军”和工业“小巨人”行动。

三、打造各类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等现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行业的跨界融合。

以下是致辞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祝贺央视财经论坛成功举办。论坛要我就“夯实实业根基”这个话题做个发言,我想从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说起。

昨天(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到当前的重点工作,在第五项工作“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有这么一句话,再次强调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我看了以后感到很振奋。中央再一次把基础工作、基层建设,把基础能力提到这样一个高的位置上。

什么是工业基础能力呢?《中国制造》提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这是工业的基础能力。“四基”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也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客气地讲,在谈5G的同时,不要忘记提“四基”,我觉得“四基”提的很不够。

“四基”之间紧密联系,它组成了工业基础能力。我们看一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是众多的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它组合成了整机,而相关的物理单元集合在一起形成生产线,所以零部件和元器件是生产线的基础。二是若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它合成了工艺技术路线,只有先进的基础工艺,才能有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三是无论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化工原材料,都是所有工业制品的母体,材料太重要了。四是产业技术基础包括了实验的设施、质量检测认证、计量的标准核检、技术信息等服务平台,这些都是技术创新必要手段。

“四基”不强集中表现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给率,不客气地讲只有1/3。在年我们制定《中国制造》的时候,当时的自给率只有20%,现在是1/3,到年达到40%,年达到70%,我们现在还大量依赖进口。产业技术基础支撑薄弱,无论是质量、计量、实验、安全等等这些支撑能力还比较薄弱。“四基”不强,难以实现精准制造和智能制造,难以提升工业供给能力和水平。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怎么能谈到智能化。

近几年,业界开展“强基工程”有一些措施应该总结一下还是行之有效的,大概有下面几个措施,我分别说一说:

一、要分行业查找行业的“四基”问题,然后制定“一揽子”突破项目的方案。前不久,工信部和财政部已经发布了《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其中列出了十大先进制造一揽子突破行动的项目明细,核心零部件元器件80种,关键基础材料20种,先进工艺30项,就梳理了一下十大先进制造领域有这么多的弱项应该加以突破。我建议其他行业,包括传统制造行业也要列出明细一一落实。“一揽子”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抓住行业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对“四基”通盘研究,多措并举,从而提升我们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比如高档数控机床就要抓住数控系统以及机床的主轴、导轨、轴承等行动系统,一个控制系统、一个行动系统。再比如机器人,种类很多,但是它的弱项还是在磁浮电机、减速器等等系统,所以要一揽子解决,这是一个有力的措施,就是对一个行业来讲要一揽子解决。

二、对跨行业通用重点产品为龙头开展一条龙的协同攻关。跨行业,刚才讲的是一个行业,有许多相近的行业它也有相近的产品和工艺,组织一个产业链的协同攻关。比如说各类机床设备的控制器,用在各类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包括了控制方案以及仪表仪器等硬件,他们有许多共同点。在上面我讲的财政部和工信部的实施指南里,列出了16项一条龙应用计划,其中就包括了传感器、控制器、控制系统这三项。再比如像高铁动车组的轴承和地铁、城轨车辆的轴承,它有共同的相近的应用场景

三、“产学研用”相结合,组织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并且把它转化为行业专用的工程技术,把这个技术注入“四基”。我建议在“产学研”后面加一个“用”字,一个含义它是动词,要应用,因为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只有用才进入了市场,只有用才能不断地改进完善。另一个含义它是个名词,那指的是“用户”,用户要自始至终参与到研发的全过程,这样可以给我们研发研制提供实践经验,提出使用要求和改进的建议,重创重包,可以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用户参与了,有助于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用户参加了,它就和我们研发单位结成了联盟,有了感情,他了解这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他愿意用,他敢于用。“四基”技术含量高,需要新进行的持续提升。

四、大力开展创建制造业的“单向冠军”和工业“小巨人”行动。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以及我们工业界常年的探索实践,都证明开展“单向冠军”、“小巨人”这样的活动对提升“四基”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从年开始,我们实行了制造业“单向冠军”企业和产品已向社会公布了三批,再过一个礼拜要公布第四批。我算了一下,累计家,这个数字还不多,但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他们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他们的共同点有四个:一是专注自主。长期专注核心产品,坚守主业,几十年来研究一个产品,潜心研制,追求卓越。二是创新驱动。从前三批获得称号的企业和产品分析,这些“单向冠军”的企业平均一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项,这个不容易,一个企业,而且往往是中小企业有这么多的发明专家。三是质量为先。精准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和寿命周期,它在行业领先,很多在国际领先。四是扩展市场。他们的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球排行前三名,如果不是前三名,进入不了“单向冠军”,这个指标还是很过硬的。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达到“单向冠军”的水准,进而成长为专精、特精的“小巨人”,我国制造业水平就会大大的提升。

五、打造各类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平台。工信部已经出台了一个文件,叫《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支持各类专业、各种所有制的平台为社会服务。这个平台有两类:一类是试验检测认证的,它应该具有资质,应该由相关部门授权;另一类是技术管理咨询服务的应该放开市场化运作。

这几年信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由于它们的资历和财力有限,它自己没有能力去开发,那么这个服务平台就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从而推动了互联网等现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行业的跨界融合。

以上“四基”工程主要还是着眼于技术和装备,从物的方面提出的。那么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还要从基础工作、基层建设、人员基本素质等等这个管理的层面,从人的层面而努力,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必要,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还需要另外专门研讨。

耽误大家的时间,讲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