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电机

自主合资共振,广汽集团新车生命周期向上

发布时间:2022/10/11 15:20:03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吴证券黄细里杨惠冰)

1.广汽埃安:技术储备深厚,研产销体系完善

1.1.组织变革:独立经营能力逐步完善,混改激发组织活力

广汽埃安为广汽纯电新能源领域的独立品牌,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

年7月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年4月至年6月间发布AionS、AionLX以及AionV三款车型,年11月广州车展发布会中广汽埃安品牌正式独立运营,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同时发布埃安品牌第四款车型AionY。

年7月埃安与华为合作项目开始实施,公司预计年底实现高端车型量产。

混改完善独立经营能力,后续寻求上市扩充资本实力。

年8月起集团宣布拟推进埃安混合所有制改革;年11月完成内部重组,埃安整合集团纯电资产,实现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深度整合和聚焦;年3月完成员工激励+内部持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同时引入满足国有资本布局的战投优化股权和治理架构。后续将进一步进行融资及上市。

1.2.电动化技术布局:电动化自研技术积累深厚

1.2.1.纯电车型平台GEP不断自我迭代

广汽为国内最早布局电动平台车企之一,平台换代提高纯电整车制造水平。埃安始终围绕“全面电气化架构、以用户价值体验为中心”两大核心理念开展设计和研发纯电平台。

年推出GEP纯电专属平台,年推出全新换代平台GEP2.0,年基于全新GEP3.0平台开发的全系车型版本将陆续投放市场。现有埃安在售车型均基于GEP2.0开发,在空间利用率、电耗、安全性等方面表现良好。

GEP2.0平台可完成不同尺寸轿车、SUV、MPV的开发,同时涵盖A0-C级,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布局大:第二代GEP纯电平台采用了鲸空间设计理念,采用较大的轴距与车长比值,车型的机械结构布置更加扁平化、模块化,尽可能地增大乘员舱空间。“三合一”电驱系统可以进一步缩小电动机舱的尺寸,增加空间利用率。

2)续航表现佳:GEP2.0平台使用全新的VDA电池包,综合续航覆盖-km。

3)动力性能高:GEP2.0采用深度集成的“三合一”降低体积和重量,大幅提升了传输效率、扭矩密度和电驱动模块的稳定性,兼顾长续航和强动力。

4)灵活性高:GEP2.0可以根据车型定位和其对底盘性能的需求搭配不同类型的后悬架系统。

5)保证安全性:GEP2.0的车型均延续五星传祺的第二代GAC碰撞吸能控制技术,精心设计可充分吸能的机舱结构和高刚性笼式乘员舱,机舱结构吸能超过60%,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乘员。

1.2.2.动力电池安全快充高续航技术储备丰富,供应链话语权较高

年4月广汽发布动力电池“中子星战略”,开展动力电池及电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根据此战略,广汽将进行电池和电芯的自主研发,同时从三个方面进行布局:电芯方面,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和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将为解决用户续航和充电的不同痛点而并行发力;BMS系统,以卓越的域控制管理和大数据应用能力为电池保驾护航;电池包,将打造“高安全、轻量化、高集成、低成本”四维优势。

图5:广汽埃安电动化战略规划与技术布局

(1)充电快:年1月广汽埃安发布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大幅提升电池的充电效率。

石墨烯基电池指将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应用在正极材料上从而提高导电性,结合A高功率超充设备可实现8分钟充电80%,续航里程为km。整车电芯成本相比目前常规动力电池成本高5%-8%。广汽集团将推出6C-km、3C-km两个版本的快充电池满足不同用户的快充需求,年9月份搭载至车型广汽埃安AIONV。

(2)续航强:硅负极新型电池将搭载至AIONLX,NEDC续航将达KM。

海绵硅负极片电池基本解决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高膨胀倍率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大容量硅负极材料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可实现体积减小20%、重量减轻14%。年2月广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完成了冬季低温测试,7月完成夏季测试。首款搭载车型是广汽埃安AIONLX,将于年7月开始交付。

(3)安全性: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保障电芯安全防控。

年广汽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可应用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材料的电池包中,首次实现整包针刺试验中未起火和爆炸,同时解决安全性+续航能力痛点。首款搭载车型为AIONY。

具体来说,弹匣电池系统通过四个核心技术保障电池安全:

①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采用最新一代车规级电池管理系统芯片(相比前代系统提升倍),可实现每秒10次全天候数据采集,24小时全覆盖的全时巡逻模式;

②超高耐热稳定电芯。通过对电芯正极材料进行掺杂与包覆工艺相结合提升电芯热稳定性,应用新型添加剂实现SEI膜的自修复,采用高安全电解液降低热失控反应产热;

③超强隔热电池安全舱。采用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以及超耐高温上壳体保证电芯热失控后不蔓延;

④三维降温冷却系统。采用全贴合液冷集成系统、高效散热通道、高精准导热路径设计降低电池热失控几率。

超充技术方面,广汽埃安同步打造车端+桩端快速充电体系,实现超级快充“充电5分钟,行驶公里”的成绩。

车端:超倍速电池技术。

1)电池:针对电池充电中锂离子脱出/迁移/嵌入三大步骤,广汽埃安采用高孔隙涂覆陶瓷隔膜、新型低粘度高功率电解液降低电解液离子迁移阻力提高迁移速率;在负极采用特有的软碳/硬碳/石墨烯包覆改性技术提高嵌入速率;使用三维结构石墨烯新型导电剂搭建高效立体导电网络提高导电能力,从而实现超倍速充电。其中,作为导电剂的石墨烯发挥关键作用,广汽掌握了自主研发的三维结构石墨烯(3DG)制备技术,并形成了完善的专利群,已实现稳定量产、成本可控,从而助推超倍速电池技术的量产落地。

2)高电压平台:广汽打造业内领先的高压平台,最高工作电压可达V、最大充电功率达到了KW。

桩端:全球充电功率最高的A超充桩。

目前市面上的快充桩、超充桩功率普遍在60kW-kW之间,特斯拉V3充电桩峰值输出功率为KW。广汽埃安成功推出全球充电功率最高的广汽埃安A超充桩。

图9:广汽埃安A超充桩图10:广汽埃安超倍速电池技术

供应链方面,广汽埃安通过自建生产线+孵化合作公司+多样化供应商提升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1)成立巨湾技研从事超级快充电芯、下一代新型储能器件及PACK集成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年9月7日,广汽集团联合广州巨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汽资本有限公司、黄向东和裴锋共同成立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年7月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广州,公司预计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产能8Gwh,年产值72亿元,税收4亿元,将于年全面建成投产。

(2)建设自研电池电芯生产线,储备自研电池量产工艺。

为加快自研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对电池工艺成熟度、产品一致性、产品成本等进行验证,储备量产工艺技术,年10月广汽埃安宣布拟投资3.36亿元快速建设一条自研电池电芯的中等规模生产线,以储备自研电池量产工艺技术。年3月广汽埃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打桩开建,项目整体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包含了从浆料制备到电池Pack完整的电池全流程生产工序以及材料研发、理化测试、电性能等实验室,公司预计年底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海绵硅负极片电池等广汽埃安自研电池将在此条试制线实现自主生产。

(3)年起广汽埃安扶持中创新航提升供应链话语权。

据36氪数据,广汽向中创新航提出超过项整改意见,帮助后者建立起了量产和质量体系,双方合作日渐紧密,也为广汽电池供应链安全提供保障。

1.2.3.电驱系统:合作+自研并行

年与日本电产合资成立尼得科汽车驱动公司,保障供应链安全。年8月广汽全资子公司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与日本电产合资成立尼得科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集成电驱动系统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10.5亿元,广汽占股比为49%。日本电产为全球精密小型发动机领域巨头,合资公司通过将广汽积累的整车技术与该公司拥有的马达及电装技术进行整合,重点面向广汽集团开发、生产和销售集成驱动马达系统,后期将向第三方汽车制造厂商扩展销售。

发布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埃安系列车型将迈进百公里加速两秒时代。年广汽发布全球首台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四合一”集成电驱实现双电机、控制器和两挡减速器深度集成。该技术拥有7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项。可以为车辆带来KW的强劲动力,综合驱动效率达到90%,功率提升13%,体积减小30%,重量减轻25%。

1.3.智能化技术布局:智能化自研合作并驱

1.3.1.ADiGO智能网联生态系统不断进化

提前布局自动驾驶,平台不断进化。年广汽启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年由广汽主导研发,腾讯、华为等多个战略合作伙伴支持推出ADiGO智能出行系统,集智能工厂生态、自动驾驶系统、物联系统于一身。

年ADiGO3.0上市,该系统配备“高精地图+高精雷达+高清摄像头”的三重感知技术,还拥有双制动系统以及驾驶员双重保障(HOD方向盘脱离预警+DMS疲劳监测)等多重安全冗余设计。搭载AionLX、AionVPLUS车型。

年4月推出ADiGO4.0,推出广汽全新智能操作系统G-OS,由广汽集团与科大讯飞联合成立的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同时ADiGO4.0实现了国内首款AR-HUD的量产搭载。

自动驾驶系统升级方面,推出了NDA领航驾驶辅助系统与HPA记忆泊车系统,通过整车的31枚传感器,可实现单车道巡航、自动换道、自动超车、自动上下闸道、中长距离的低速自动驾驶与自动泊车,可实现L2.5级自动驾驶。

ADiGO智能网联生态系统主要合作商方面:

1)感知层面:ADiGO自动驾驶系统搭载RoboSense(速腾聚创)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并即将在AIONLX等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AION车型选用博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

2)决策层面:现阶段在AION车型使用MobileyeQ4芯片,Linux操作系统,伟世通中间件及百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同时广汽与地平线联合发布广汽版征程3芯片,计划在未来车型中量产搭载。

3)执行层面:搭载日本电产电机,博世制动及采埃孚转向系统。

4)智能座舱:最新ADiGO4.0智驾互联系统由基于高通芯片打造的伟世通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平台,融合星河智联(与科大讯飞的合资公司)自研G-OS操作系统,以及腾讯应用及讯飞语音交互构建而成。

图14:广汽智能化布局

1.3.2.自主研发域集中式“星灵”电子电气架构

发布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星灵”,迈向整车域集成+高速OTA。

年11月广汽发布自主研发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整个星灵架构由3个核心计算单元:汽车数字镜像云和中央运算单元+智能驾驶控制单元+信息娱乐控制单元;4个区域控制器: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区域控制器为主构成。

借助汽车数字镜像云、高速以太网和5G等技术,形成车云一体化集中计算能力,支持L4级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软件方面采用SOA软件架构,缩短新功能开发周期,提升OTA能力及速度。

公司预计于年量产搭载于埃安高端车系。相比广汽上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的算力提升50倍,数据传输速率提升10倍,线束缩短约40%,控制器减少约20个。

1.3.3.合作华为共同构建智能汽车数字平台

合作华为推出中大型智能纯电SUV,助力智能化水平提升品牌向上。AH8车型为广汽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计划于年底量产,双方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双方将以共同构建的智能汽车数字平台衍生出更多车型。

1.4.产品维度:科技感年轻化产品聚焦充分竞争细分市场

广汽埃安整体品牌形象为“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以“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作为企业愿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时尚活力的品牌形象+超越同级的硬核产品力吸引核心用户。

1.4.1.核心覆盖10-20万元纯电市场,用户年轻化

埃安在售5款车型,主要覆盖10-20万元市场。广汽埃安现有在售车型包括位于10-20万元区间的轿车AionS/SPLUS、SUV车型AionY、AionVPlus,以及定位高端的指导价为30-45万元的SUV车型AionLXPlus。其中AionS/SPLUS和AionY为销售主力车型。主要销售地区为广东省,广东地区销量占比始终在40%以上。

10~20万元价格带为燃油车销量占比最大、充分竞争的区间。

年3月数据显示10-20万元价格带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为32.43%,同价格带的燃油车销量占比为43.35%,差距明显,新能源车可渗透空间广阔。

10-2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车用户画像:该价格带的明星新能源产品为比亚迪混动系列及埃安系列,目标消费群体对成本+续航+空间较为看重。同时由于该价格带性价比高,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低,汇集了多数网约车需求。

图23:新能源车营运/租赁销量分价格带占比情况(%)

根据埃安已有的销量数据以及埃安APP用户数据,我们对埃安的用户画像进行分析:

1)使用用途:ToC转型取得成效。发展初期埃安主要阵地为网约车等营运租赁市场,营运租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随着年4月针对ToC市场的AIONY/AIONSPLUS等逐步上市,非营运市场销量占比逐步提升,ToC转型取得良好成效。

2)用户性别婚姻状况:性别均衡+已婚居多。根据对埃安APP活跃用户统计,埃安用户男女比例基本为1:1,已婚用户约占7成。男女比均衡表明埃安未对品牌进行类似于欧拉式的性别定位,已婚用户比例较高表明埃安较好地满足了家庭用车需求。

3)用户年龄状况:80后90后占比较多。埃安APP活跃用户中80后用户占比达22.49%,其次为90后占比19.56%。

1.4.2.主要产品分析AionS/SPLUS:转型ToC轿跑。

AionS于年4月发布,是埃安品牌首款车型,因其驾驶舒适性与稳定性受网约车主青睐,在ToB端销量表现良好,年2月针对出行市场推出专有车型。年6月,埃安在重庆国际车展上发布了AIONS的升级改款车型AIONSPlus,通过内外饰重新设计重点挖掘个人车主,非营运销量占比也随着AIONSPlus的推出逐月攀升。

外形方面,AionSPlus整体外形偏运动,车身配色丰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0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