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电机 >> 能电机发展 >> 抢鲜看电工技术学报2022年第1期目
《电工技术学报》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电气工程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任《学报》编委会主任,兼《学报》主编。
“电动汽车充换电及车网互动技术”专题
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特约主编:赵晋斌教授;李勇教授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到交通领域及电气化领域,电动汽车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举措,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和数据平台,有线与无线充电、车网协同、大数据和充电安全等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消纳与“源-网-荷-储”友好互动提供基础支撑,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动汽车充换电及车网互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迎来关键性的发展机遇。
为了反映国内学者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及车网互动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电工技术学报》编辑和特约编委的支持下,本次专题应运而生。此次专题征稿得到了国内学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稿44篇,经过审稿专家的认真严格评审,优中选优,最终专题刊登论文10篇,以飨读者。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机运行问题,湖南大学丁超等撰写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LL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电压边界分析》在时域分析法基础上,计算出变换器软开关运行所允许的输出电压范围,揭示了变换器的软开关特性与工作频率、谐振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变换器的参数设计和变频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生东等撰写的《便携式充电CRM图腾柱PFC过零检测延迟与交错相位误差补偿控制》针对便携式充电机前级CRM图腾柱PFC,提出考虑ZVS裕度和频率限制的全范围ZVS控制模型以提高相位交错精度,进一步降低THD。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中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上海电力大学赵进国等撰写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有源阻抗匹配网络断续电流模式最大效率跟踪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断续电流模式(DCM)有源阻抗匹配网络的最大效率跟踪方法,所提方法能够实现精确的恒定输出电压控制,大幅提升了系统传输效率。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郑州大学牛志远等撰写的《电动汽车过充燃爆事故模拟及安全防护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引起锂离子电池模组爆炸的可燃物主要成分,基于FLACS建立了电动汽车爆炸模型,分析了电动汽车电池舱爆炸的产生过程和影响,并研究了改变泄压孔对泄爆效果的影响。
针对大数据电动汽车监测平台,上海电力大学毛玲等撰写的《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在行驶和充电场景中的应用与思考》介绍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平台的架构,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特征分析,并描绘了相关应用场景。
针对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的问题,太原理工大学杨镜司等撰写的《基于电动汽车参与调峰定价策略的区域电网两阶段优化调度》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参与调峰定价策略的区域电网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案,给出的定价曲线与电力市场分时电价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为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区域电网日内调度提供参考。重庆大学张谦等撰写的《计及电池寿命损耗的电动汽车参与能量-调频市场协同优化策略》提出计及电池寿命损耗下,电动汽车参与能量-调频市场的协同优化策略,从而大幅度降低电动汽车参与电力市场的电池寿命损耗,有利于推进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
针对无线充电电动汽车V2G模式下的光储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周玮等撰写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V2G模式下光储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提出无线充电电动汽车V2G模式下的光储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在确保PV最大功率运行、WPT系统最优效率馈能的前提下,填补电网功率缺额,实现母线电压稳定。
针对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与主动配电网协调规划问题,华南理工大学何晨可等撰写的《计及碳减排的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与主动配电网协调规划》根据一体站结构和运行特点,建立一体站综合运行和规划配置模型;提出计及碳减排的ADN规划方法,对于解决计及碳减排的EV一体站和ADN协调规划问题具有快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含EV充换电设施的ADN综合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针对车-站-网一体化运行的关键技术,沈阳工业大学王海鑫等撰写的《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根据车、站、网三者交互特性,对车-站-网一体化运行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解析EV充电需求规律方法,并分别综述充电负荷及交通负荷预测中所采用方法优缺点。并从“站-网”协同布局管理角度介绍充电设施布局优化及V2G技术相关研究。进一步,对“车-网”互动响应技术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EV参与响应电网可调度能力角度展开,综述EV参与辅助服务对配电网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并介绍相关示范平台,同时对未来智慧城市EV参与互动响应研究进行展望。
本专题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同行以及电工技术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工作。从审稿专家到评审意见的汇总,以及最后的定稿、修改和出版,编辑部始终认真负责,专题文章的出版期望对广大研究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最后,衷心感谢众多专家学者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编委的付出,特别感谢《电工技术学报》编辑部为本专题能够顺利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LL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电压边界分析
作者:丁超;李勇;姜利;万江湖;刘芳
摘要:LLC谐振变换器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领域。针对电动汽车宽输出电压范围、高转换效率的充电需求,该文对直流充电模块后级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运行的输出电压边界进行了分析。零电压开通(ZVS)上边界处,变压器励磁电感参与谐振,其二次侧等效峰值电压与负载电压相等,整流二极管临界导通;ZVS下边界处,谐振电流与谐振腔的输入电压同时过零,LLC谐振变换器运行于临界感性区间。
该文利用时域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变换器ZVS上下边界处的工作状态,计算出变换器软开关运行所允许的输出电压范围,揭示了变换器的软开关特性与工作频率、谐振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变换器的参数设计和变频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便携式充电CRM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过零检测延迟与交错相位误差补偿控制
作者:王生东;李浩然;顾占彪;张之梁;任小永
摘要: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PFC)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机以提高充电效率。该文提出考虑零电压开通(ZVS)裕度和轻载频率限制的全范围ZVS控制模型,全电压范围内实现完全ZVS开通。分析了电流过零检测(ZCD)延迟对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的影响,提出基于在线时间计算模型的ZCD延迟补偿方法,满载电流THD降低1.4%。
针对两相交错相位误差,提出考虑开关周期变化量的相位误差补偿方法,提高交错精度,满载THD进一步降低0.5%。最后,搭建了一台3kW便携式充电机,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充电机前级图腾柱PFC最高效率为98.8%,整机最高充电效率为96.6%,满载THD为2.4%,相比补偿前降低1.9%。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有源阻抗匹配网络断续电流模式最大效率跟踪研究
作者:赵进国;赵晋斌;张俊伟;毛玲;屈克庆
摘要: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中传输效率对耦合系数、负载变化敏感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断续电流模式(DCM)有源阻抗匹配网络的最大效率跟踪方法。
首先,分析不同DC-DC变换器输入阻抗表达式,证明了DCM模式Buck-Boost变换电路阻抗匹配的优越性。其次,给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系数辨识的最大效率跟踪控制策略,无需负载实时监测及进一步跟踪控制,即可在较大负载变化范围内使系统传输效率实现最大化并保持稳定;耦合系数变化时,系统也可根据发射接收侧电压电流信息实时辨识耦合系数并通过接收侧变换器占空比调节实现自适应最大效率跟踪。最后,利用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在动态响应、提高传输效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电动汽车过充燃爆事故模拟及安全防护研究
作者:牛志远;姜欣;谢镔;金阳
摘要:频繁发生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由于过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过充电引发热失控导致的燃烧爆炸事故,该文首先通过对磷酸铁锂电池模组进行过充热失控实验,发现电池模组在热失控发展过程中引发爆炸的可燃气主要成分为汽化电解液;其次,基于爆炸模拟软件(FLACS)建立小型电动汽车几何模型,以锂离子电池过充引发的汽化电解液为燃料进行了电动汽车爆炸特性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向泄压设计的泄爆效果。
研究发现,不同泄压位置设计对爆炸冲击波扩散方向影响作用明显,当泄压孔设置在电池舱侧下方时,泄压效果最好,可有效减小爆炸强度。在合理的设计下,改变泄压孔的大小及开启压差可减小对周围车辆的冲击,尽可能地避免引燃相邻车辆。
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在行驶和充电场景中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毛玲;邓思文;赵登辉;唐立颖;孙欣杰
摘要:因能源和气候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