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电机 >> 能电机介绍 >> 中国汽研深度报告智能驾驶测评稀缺标的,攻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何俊艺、程似骐、陶亦然、杨耀先)
一、公司概况:优质的汽车前装检测技术服务商
公司是我国汽车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机构,也是我国汽车测试评价及质量监督检验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商。公司成立于年3月,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直为汽车行业提供产品开发、测试评价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拥有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替代燃料汽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年,公司营收34.18亿元,同比增长24.07%,实现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19.5%,目前在汽车前装检测行业中市占第二。
公司始建于年3月,原名为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年更名为重庆汽车研究所并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年公司被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年整体变更设立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年6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年6月公司投资的中西部首座汽车风洞(汽车空气动力学-声学风洞、汽车环境风洞)正式投入使用,技术指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年4月13日为加强通用技术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集团)战略合作,拓宽合作领域,优化公司股权结构,通用技术集团拟将所持有的公司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10%)无偿划转给航天科工集团。
公司业务包括技术服务和产业制造两大部分:
(1)技术服务业务:涵盖传统检测服务、工程服务、新能源检测、智能化检测、数字化增值数据监测平台、检测设备开发六部分。该部分业务由公司旗下子公司测试装备公司、凯瑞认证公司、苏州汽车测试公司、北京中汽院科技公司、西部试验场公司、智能网联公司、北京中汽院技术公司、车辆检测认证公司、广东汽车检测公司、孵化公司、双桥试验场公司、机器人检测公司完成。
(2)产业制造业务:包括专用汽车改造、轨道交通及零部件、汽车燃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三部分。特种车公司、传动公司、动力公司、鼎晖汽车燃气系统公司主要负责该部分业务。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检测中心、工程中心、智能中心、新能源中心、数据中心、孵化中心及装备产业为一体的集群体系:
(1)检测中心主要为企业提供整车、零部件、碰撞、排放、EMC电磁兼容等检测服务;
(2)工程中心业务涉及NVH、底盘调校,以及风洞测试服务;
(3)智能中心主要面向整车企业提供汽车智能化功能的测试评价与认证、自动驾驶仿真综合解决方案、车路协同综合解决方案等;
(4)新能源中心能够提供电池、电机、电控的三电系统检测以及氢燃料电池检测服务;
(5)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监管数据平台,并为整车厂提供相关数据增值服务,例如提供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动力电池寿命预测等服务;
(6)孵化中心及装备产业主要聚焦于专用汽车改装、轨道交通零部件、汽车燃气系统、检测设备的开发与销售业务。
年技术服务业务营收占比52.6%;根据历年年报披露数据,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主要包括技术服务、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轨道交通及零部件、汽车燃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试验设备开发5大部分。自年上市以来,技术服务板块一直作为公司核心营收之一,保持逐年稳步增长趋势,截至年年底,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已达52.58%,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来源。
年技术服务业务净利润占比78.6%,为公司最大利润来源;复盘历年不同业务的毛利率情况可以发现,技术服务板块的毛利率基本大于50%,助力技术服务业务成为公司最大利润来源。通过将技术服务业务相关参股子公司净利润进行统计,我们测算得出:公司年技术服务业务净利润占比高达78.58%,产业制造业务净利润占比约为21.42%。尽管产业制造板块中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业务的营收占比达40.58%,但是由于该部分业务毛利率仅为5%左右,导致产业板块的整体净利润仅为公司总利润的21.42%。
因此,技术服务业务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尽管产业板块业务营收占比较大,为47.42%,但从净利润规模来看却比较小,仅占比21.42%。
二、汽车检测行业:空间大、格局好、壁垒高
2.1概况:主要分为新车检测和在用车检测
汽车检测主要分为新车(研发阶段)检测和在用车(使用阶段)检测两大类。按照性质又分为强制性检测和非强制性检测两种;新车检测又称为“前装检测”,主要面向汽车增量市场,包括“强制性检测-质量监督检验”与“非强制性检测-普通测试评价”、“非强制性检测-特定检测ToB”三大类,主要服务整车厂(企业),检测费用相对较高,一般在50-万元/款。在用车检测又称为“后装检测”,主要针对汽车存量市场,包括“强制性检测-强制性年检”与“非强制性检测-特定检测ToC”两大类,主要针对消费者(个人),检测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在-元/次。
(1)针对“新车-强制性检测”而言,主要为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关部门标准,以满足新车上市销售条件。具体检测内容包括: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相关要求、国家质监总局“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的认证制度、环保部“机动车环保公告”的相关要求、交通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公告”的相关要求等。具体项目需按照国家发改委、经贸委颁布的《实施汽车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规程的规范性要求》进行检验。
(2)针对“新车-非强制性检测”而言,主要为普通测试评价和特定检测-ToB;普通测试评价的检测目的是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及产品性能改进提供试验验证、工程咨询服务。检测内容包括汽车仿真与风洞实验等。特定检测-ToB的检测目的是针对产品完成某些行业认证以提升自身产品的品牌力、影响力。检测内容目前主要包括汽车智能化指数等(例如小鹏P7的中国汽研i-VISTA测试五星成绩和中汽中心C-NCAP五星安全认证等)。
(3)针对“在用车-强制性检测”而言,主要为强制性年检;检测内容包括:公安部分管的安全检测、环保部门分管的环保检测、交通部门分管的综合检测等。
(4)针对“在用车-非强制性检测”而言,主要为一些特定检测-ToC;“特定检测-ToC”的检测内容包括:二手车检测、维修检测、主动检测、保险检测与其他检测。
2.2空间:强制性检测规模约百亿,非强制性检测规模近千亿
新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可由“乘用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与“商用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相加获得;乘用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可由“乘用车检测单价”乘以“乘用车产品型号申报数量”获得,商用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可由“商用车检测单价”乘以“商用车产品型号申报数量”计算。
新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约百亿;基于以上市场规模测算方法,纵观年-年,我国新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平均值在97.69亿元左右。其中,年新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在.07亿元。年1-7月,中国新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平均水平约为88.33亿元。
新车非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可由“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总投入”乘以“研发外包率”测算获得;“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总投入”由国内自主整车零部件公司、国内合资/国外整车零部件公司、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互联网公司、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企业研发投入加总测算获得。研发外包率假设为三类情况,分别为:悲观:20%,中性:35%,乐观:50%。
新车非强制性检测规模近千亿;通过以上市场规模测算方法,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总投入规模约为亿元。对应于悲观、中性、乐观三类研发外包率情况假设,国内新车非强制性检测规模可分别达亿元、亿元、亿元。我们认为: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新车非强制性检测规模将不断增长,未来规模将近千亿。
2.3格局:6家全牌照检测机构,公司排第2,市占率15-20%
国内共有10家汽车检测机构,其中6家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上市强制性检测全部牌照;国内共有10家检测机构拥有新车强制性检测业务牌照,其中4家只具有部分授权,分别针对工程车辆、消防车辆、特种车辆等检测;其余6家拥有乘用车、商用车的新车上市强制性检测业务的检测全牌照。(注:汽车检测全牌照是指工信部公告检测授权的检测车型,分为六类:乘用车、货车、客车、专用车、挂车、新能源汽车)。
该六家检测机构分别为:重庆-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汽研)、天津-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汽中心)、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中心)、襄阳-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中心)、上海-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中心)、重庆-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客车中心)。
针对新车强制性检测市场,公司市占率约为15-20%,仅次于中汽中心30-40%;6家拥有汽车检测业务全牌照的机构均具备整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智能网联、安全、碰撞、排放等检测能力。截至当前,面向新车上市前的强制性检测业务,中汽中心市占率最高,约为30-40%;中国汽研市占率第二,约为15-20%;客车中心市占率约为8-10%,其余几家均在10%左右。
公司和中汽中心在检测业务布局方面更为全面;从业务构成方面来看,国内6家全牌照汽车检测业务均覆盖整车、零部件、排放、碰撞、电磁兼容、新能源、智能网联相关检测业务。除以上检测业务之外,襄阳中心还能提供汽车环境风洞测试业务;除此之外,公司和中汽中心还能够提供政府咨询、汽车风洞测试、检测指数(中国汽研i-VISTA智能汽车指数、中汽中心C-NCAP车型安全碰撞测试和中汽中心CCRT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及测试指数)与产业制造(专用车改装、汽车燃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检测设备开发)业务。
6家全牌照汽车检测机构的运营情况具体如下:
(1)中国汽研:截至年,公司总资产68.74亿元,仅次于中汽中心。公司占地总面积亩,核心员工人数人,其中研发人员达人。此外,公司下属架构分为检测中心、工程中心、智能中心、新能源中心、数据中心、孵化中心、装备产业,并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全面布局检测业务。同时,公司注重研发,年研发投入达1.65亿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拥有3座试验场,分别为重庆西部试验场(亩)、大足智能网联试验基地(亩)与河南凯瑞试验场(亩),试验场占地面积共计亩。
(2)中汽中心:公司全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根据国家对汽车行业管理的需要成立的科研院所,年8月划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截至当前,公司总占地亩,总员工人数为人,总资产达亿元,为六大检测机构中资产体量最大的机构。除天津总部外,公司还在北京,广州,宁波,昆明设有检测分支机构,并且运营有江苏盐城汽车试验场(亩)和呼伦贝尔冬季试验场(亩),盐城汽车试验场为主要试验场,也包含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呼伦贝尔冬季试验场为扩建项目,年底建成使用,主要进行冬季特定环境汽车试验。
(3)长春中心:一汽集团下属检测机构。公司成立于年,年完成了公司化改制,为一汽集团%控股的汽车检测机构。公司拥有仪器设备套,固定资产达5万元。同时,公司在北京、大连、天津、广州、无锡,柳州、山东等地设有7家分公司,员工总数达人。公司能够参与使用2座隶属于一汽集团的试验场,分别为海南热带汽车试验场(1亩)和一汽大众汽车试验场(0亩),试验场占地面积共计10亩。
(4)襄阳中心:东风汽车下属检测机构,主要承接东风汽车业务。公司成立于年,于年完成公司化改制,是东风汽车集团%控股的汽车检测机构。同时公司拥有1个国家级汽车试验场(襄樊汽车试验场,亩)和17个专业方向的试验室,并在武汉、广州、张家港、柳州、成都、郑州等地设有10个工作部。
(5)上海中心:依托上汽集团,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具有国家级汽车检测实验室的汽车检测机构。据统计,公司目前总资产超过20亿元,并拥有7家分公司、11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超人。公司拥有1个国际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试验场,占地.51亩。
(6)客车中心:年被授权为国家级汽车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开展客车、乘用车、货车、专用车、特种车等传统车型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公告、CCC、环保、交通部油耗、交通部营运车辆安全、质量监督、进口商检、出口认证、司法鉴定、缺陷产品召回等法规检验及委托试验。此外,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2.1亿元,占地面积亩,员工总数超人。公司拥有1个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占地亩。
总结:公司试验场布局领衔,中汽中心资产体量第一;通过从资产总额、研发投入、占地总面积、公司人数、试验场数量、试验场面积6个维度展开对比,中汽中心在资产总额、研发投入、占地总面积、公司人数四个方面完全超过其余5家检测机构,公司在试验场数量和试验场面积两方面排名第一,其中试验场面积约为中汽中心的两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长春中心能够使用10亩的试验场,但该部分试验场资源并不归属长春中心所有,而是隶属于一汽集团之下。
公司、中汽中心、客车中心是非整车厂控股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对6家汽车检测机构股权穿透,可以发现公司、中汽中心、客车中心是独立于整车厂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能够较为中立客观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而长春中心,襄阳中心、上海中心分别为一汽集团背景、东风汽车背景,上汽集团背景,均与各大整车厂有从属关系。
4壁垒:须牌照、重资产、高研发、重声誉
须牌照:市场准入壁垒高;目前,我国国内仅有6家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具备乘用车商用车强制性检测牌照。第三方汽车检测行业作为独立的、专业的技术服务性行业,其业务开展需要得到相应的资质许可。在我国,从事新车上市强制性检测业务须向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下属认监委、环保部、交通部分别申请“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机动车环保公告”、“道路运输车辆燃料量达标车型公告”的相关授权,通过授权后,第三方检测机构才具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资质。
同时,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下属认监委、环保部、交通部还会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进行不定期的复检,以保证检测机构的专业性、公正性。因此,新车上市强制性检测牌照授权对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构成了牌照壁垒。
重资产:资金准入壁垒高;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在业务开展前必须一次性购买相关的汽车检测仪器及相关设备,因此在经营初期往往难以获得盈利,另一方面,汽车检测机构需要在大范围内投资布局检测中心及网点,即汽车试车场、检测基地等道路、场地基础设施,这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对新成立的检测机构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才能建立起完整的检测服务体系。以公司为例,自年上市以来,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一直维持在0.5上下,重资产特征十分明显。
投入大:技术储备壁垒高;汽车检测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业务的开展需要大量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并需储备大量的专用道路资源、试验资源、技术资源等。以公司为例:
(1)资产投入规模巨大,形成重大资产积淀;围绕检测技术服务相关基础设施,公司计划投入约33.29亿元,其中汽车风洞实验室已累计投入5.53亿元;汽车综合性能试验道路已累计投入5.07亿元,并计划投入5.38亿元;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计划投入3.58亿元;大足智能网联试验基地计划投入5.8亿元,共占地亩;重庆西部汽车试验场计划投入13亿元,共占地亩;
(2)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并在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年,公司的研发支出占比从2.01%提升至4.97%,尤其是年呈现明显加速上升趋势。在汽车行业面临智能电动变革关键时期,这体现了公司在研发投入层面的高度重视;
(3)硕博学历人数占比持续提升;-年,公司硕博学历人数占比已从15.93%提升至29.72%,硕博学历人才占比已接近公司总员工人数的30%,逐步构建起高学历人才储备壁垒。
重声誉:品牌效应壁垒高;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品牌、声誉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对不同车企和车型产品的接受程度。以上汽大众帕萨特为例,由于年12月中保研碰撞测试结果中“正面25%偏置”碰撞结果为P(较差),自年1月起,帕萨特销量骤跌。尽管年4月C-NCUP碰撞测试给予帕萨特五星评级成绩,但因为中保研碰撞测试结果的市场影响力巨大,导致帕萨特销量再也无法恢复到原先月销2万辆的水平。
三、公司看点:现有业务稳健,智能驾驶检测贡献纯增量
3.1纯增量:汽车智能化检测方兴未艾
3.1.1空间格局:空间百亿,格局进一步优化
汽车智能化检测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安全、智能维保5大方面;通过总结中国汽研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和中汽中心CCRT(智能电动汽车)管理规则,当前汽车智能化检测内容可以总结为5个方面: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安全、智能维保。
其中:(1)智能驾驶包括智能泊车、智能行车等一级指标;(2)智能座舱包括智能交互、智能体验、驾乘体验等一级指标;(3)智能电动涉及智能能效、续航充电等一级指标;(4)智能安全涉及健康环保、质量与保障等一级指标;(5)智能维保包括用车维保成本等一级指标。
当前汽车智能化检测内容主要聚焦在单车ADAS方面,针对网联功能(V2X车联网相关)的指标暂时未纳入其中,未来或将逐步纳入考虑范围。
未来5年的汽车智能化检测市场空间可由“单车型检测服务单价”、“每年投放全新车型数量”、“智能化检测车型渗透率”三者相乘获得;其中,由于乘用车与商用车的自动驾驶渗透率存在差异、车型检测服务单价中分为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两类、L0-L2级与L3+级的车型检测服务单价及自动驾驶渗透率也存在不同,汽车智能化检测市场规模可进一步细分为:(1)乘用车/商用车智能驾驶检测市场规模;(2)强制性/非强制性智能驾驶检测市场规模;(3)L0-L2级/L3+级智能驾驶检测市场规模。
(1)乘用车/商用车智能驾驶检测市场规模测算:由“乘用车/商用车单车型检测服务单价”、“乘用车/商用车每年投放全新车型数量”(包括L0-L2级与L3+级)、“乘用车/商用车智能驾驶检测渗透率”三者相乘获得。
(2)L0-L2级/L3+级智能驾驶检测市场规模:由“L0-L2级/L3+级单车型检测服务单价”、“L0-L2级/L3+级汽车车型投放量(包括乘用车与商用车)”、“L0-L2级/L3+级智能驾驶检测车型渗透率”三者相乘获得。
(3)强制性/非强制性智能驾驶检测市场规模:由于强制性检测服务单价约占单车型检测服务单价的40%左右,强制性/非强制性智能驾驶检测市场规模可由汽车智能化检测整体市场空间分别乘以40%、60%获得。
(1)按智能驾驶级别划分:预计年我国汽车智能化检测中L0-L2级智能驾驶检测规模约为.98亿元,L3+级智能驾驶检测规模约为49.85亿元。
(2)按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类别划分,预计年我国汽车智能化检测中强制性检测部分规模约为.93亿元,非强制性检测部分规模约为.90亿元。
汽车智能化检测行业除了传统6家全牌照汽车检测机构之外,还有诸多新晋竞争者,它们分别为: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检验中心(广西)、国家车辆特种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测检测、广电计量、苏试宜特(上海)、电科院(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等。
(1)传统6家汽车全牌照检测机构中,中汽中心智能化检测内容最为全面,公司其次;在汽车智能化检测内容方面,中汽中心覆盖范围最广,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安全、智能维保6大部分。公司除智能维保方面暂未涉及,其余基本覆盖。因此,就检测内容全面性来看,公司目前排名第二。
(2)新晋竞争对手中,广电计量、苏试宜特虽能够进行乘用车和商用车智能化检测,但尚无授权资质;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仅能开展商用车智能化测试;虽然有诸多新的检测机构在相继进入汽车智能化检测市场,但是能够拥有认监委(国家认证)授权,并有能力展开智能化检测的机构仅有“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家,但该机构目前只具备商用车智能化检测资质与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汽车智能化检测行业格局仍会以传统6家全牌照检测机构为主。
(3)仅公司、中汽中心两家汽车智能化指数全面性和权威性较高;截至当前,一共有5家企业推出智能汽车相关测评指数。其中,公司、中汽中心、汽车之家是独立推出汽车智能化指数的企业,襄阳中心、华为均是与行业内其他企业联合发布智能汽车相关指数,并且其测评内容暂不如公司与中汽中心全面。由于汽车之家主要面向汽车消费者,缺乏相关资质授权,其权威性稍逊一筹。因此,就全面性和权威性而言,仅公司、中汽中心两家授权检测机构占优。
3.1.2催化要素:技术、产品、消费、政策
(1)技术催化: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到集中式进化,车辆智能化硬件配置不断丰富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步从分布式过渡到域集中式;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发展历程将经历模块化、集成化、集中化、融合化、整车控制器、云计算化共6个阶段。当前,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处于集中化和融合化两大阶段,准确来说为“(跨)域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的优点是资源集中,能够满足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需求,同时车载零部件系统复杂程度降低,汽车线束减少。
新增传感器与控制器配置,自动驾驶催生新型车载硬件需求;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赋能。当前大部分已量产的智能汽车均已配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配置,同时具备高算力的SoC系统级芯片也陆续搭载部分量产车型。
(2)产品催化:多款智能驾驶量产车型将解锁城市路况场景,与安全相关的强制性检测标准亟需出台
多款量产车型已具备L2+或L3功能,部分产品硬件预埋至L4级;不论是自主、合资还是造车新势力,其推出的车型中大部分已具备L2+功能,部分车型已经能够在泊车、高速、城市快速路等场景实现L3功能。尽管依照当前法规尚无L3级及以上汽车产品,但是已经有多款车型预埋硬件至L4级,并且在实际驾乘体验方面开始逐步实现。
部分车企的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已逐步从泊车到高速再到城市路况场景;目前诸多车企的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系统已基本具备在泊车、高速场景的自动驾驶能力,如特斯拉、小鹏、蔚来、长城等。在此基础上,部分企业的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如小鹏NGP、蔚来NOP,已经可以在部分城市快速路实现。我们认为:由于城市道路涉及安全,自动驾驶在城市路况场景的逐步落地将倒逼与道路安全相关的强制性检测标准出台。
(3)消费催化:智能驾驶消费属性明显,车企将通过第三方检测成绩来展现自身产品能力
智能驾驶消费属性强,小鹏、特斯拉、比亚迪已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来展现企业自身能力;年7月15日,小鹏P7斩获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行业首个五星车型;年7月22日,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后轮驱动升级版完成CCRT测评,总分78.1;年8月3日,比亚迪汉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完成CCRT(智能电动汽车)测评,总分85.4。我们认为:由于智能驾驶具备较强的消费属性,小鹏、特斯拉、比亚迪率先参与以公司、中汽中心为首的独立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或竞赛,可在广大消费者面前展现自身在整车产品方面的优质能力。
(4)政策催化:多部门出台政策明确要求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业务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发展共识,美国、欧盟、日本等汽车强国持续发布支持自动驾驶政策,确保产业安全发展和消除既有制度对创新的障碍。我国在汽车智能网联化方面与世界主流水平差距较小,政府正在同步制定相关政策以助力自动驾驶功能落地。
年7月连续出台两项最新政策,均强调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重要地位;该两项政策分别为:(1)上海市经信委出台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与(2)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下称《规范》)。
(1)《办法》规定成立推进工作小组,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全过程;根据《办法》内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共同成立推进工作小组,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和网络数据安全测试。第三方测试机构有权针对测试车辆展开软硬件一致性检查,安装车辆监控装置,并将测试数据接入推进工作小组指定的官方数据监控平台。
(2)《规范》要求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承担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业务;根据三部委最新《规范》内容,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将自年内9月1日起(《规范》开始施行时间)主要承担智能网联汽车检测相关业务,主要包括:针对测试车辆展开车型强制性检验,审核车辆是否具备状态数据记录、存储及在线监控功能,评测车辆自动驾驶相关功能,以及针对测试企业评审其提出的道路测试方案等。
3.1.3公司布局:以智能中心数据中心为载体,前瞻发布i-VISTA指数
公司单独设立智能中心与数据中心以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业务;
(1)智能中心:探索汽车智能化检测业务;智能中心的检测业务范围涉及“汽车智能化功能测试评价与认证”、“自动驾驶仿真综合解决方案”、“车路协同综合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整车的测试设备”共4部分。其中,针对“汽车智能化功能测试评价与认证”业务,公司目前已能够针对智能汽车展开测试评价,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将有望成为后期行业标准。
(2)数据中心: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增值业务;数据中心的业务主要是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监管数据平台,并为整车厂或政府提供相关数据增值服务,例如提供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动力电池寿命预测等服务。
年开始布局i-VISTA,公司在汽车智能化检测业务方面起步较快;公司年开始搭建ADAS相关检测框架,年具备国际领先的ADAS检测评价能力,年获得5G规程检测许可并正式启用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i-VISTA,年发布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评价体系框架,年5月正式发布首版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年4月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在版基础上更新,根据智能汽车的功能特点调整测评体系框架,最终由智能行车、智能泊车、智能安全、智能交互、智能能效五个指标组成。
已成功举办四届i-VISTA挑战赛,帮助公司积累权威第三方汽车智能化检测机构声誉。自年8月起,公司已成功举办4届挑战赛,i-VISTA系列赛事内容由AEB自动紧急制动挑战赛、APS自动泊车挑战赛、虚拟仿真挑战赛、商业化进程挑战赛、低速无人驾驶挑战赛、ADAS挑战赛、最强车脑挑战赛等组成,参赛选手多来自车企、科研高校、科创公司等机构。i-VISTA系列挑战赛的成功举办,能够有效地宣传公司的智能汽车指数,助力自身打造独立第三方汽车智能化检测品牌。
i-VISTA相较于CCRT起步更早,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