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电机 >> 能电机市场 >> 车评前盘后鼓全球独一份大众ID4
自称为梦幻之车的大众国产纯电动车,终于在11月3日登场了。这就是大众的ID.4系列车型。新车分为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个国产版本,对应的名称分别为ID.4CROZZ和ID.4X。ID.4亮相当天,远在德国狼堡的大众汽车掌门人迪斯,发了一条微博对中国网友说,“大众迈向新篇章”。但是,该车前轮采用盘式刹车,后轮采用鼓式刹车的设计,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这样的制动系统真的就如大众所言,“已经足够应对国内使用环境”了吗?
第一次将减配说的如此清新脱俗
相信很多人搞不清楚,大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毕竟鼓式刹车现在基本上已经消失在10万元以上的车型中,目前有据可查的,只存在于本田哥瑞、大众捷达、POLO等低端入门车型,和售价只有5万元的中国自主品牌廉价车中。为什么只有入门级车型才配鼓式刹车?原因很简单,鼓式刹车成本低,盘式刹车成本高。在成本允许的前提下,谁不愿意用好的!所以目前市面可见的车型几乎都会选择盘式刹车;毕竟刹车是关乎一辆车安全的第一要素,就目前的市场回报率和销售成车利润来看,基本上售价10万元以上的汽车,已经没必要去抠刹车盘的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大众ID.4是一款低价车么?显然不是,据大众官方公布的预售价,补贴后不高于25万元。它是一款不折不扣中高级车,按照大众官方的定位,甚至是一个代表了大众最新科技和电动化技术的产品,一辆用新技术武装到牙齿的颠覆之作。
对此,大众方面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单靠电机就足以减速,电动车大部分都是用前轴进行刹车,使用刹车的次数少于燃油车。大众曾做过调查发现中国用户,紧急刹车时才会使用后刹车。盘式刹车的优点在所有场景下都能有较好的制动性。总而言之,大众是出于国内消费者的开车习惯,并且为了消费者后期的维保成本考虑,才选择使用了后轮鼓式刹车。这时候联想到大众帕萨特在中保研的不佳表现,侃车君只想说,能把减配说的如此清新脱俗的估计也就只有大众了。
智能化何在?
我们都知道,大众集团全球CEO数次公开表达对特斯拉的数字化能力的欣赏,并在内部的战略会议上设下目标:在年赶上特斯拉的数字化能力。然而就是这么一款智能化如此激进的车型,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在发布会上几乎没有提及这辆车的智能化。发布会后一些媒体的实车体验验证了我们的担忧:ID.4的中控虽然可以点亮,却还不能进行触控操作——这从侧面反映出ID.4中控操作系统的开发进度。
与此同时,ID.4连电气系统都没拾掇利索:由于总线设计缺陷,海外版ID.4已经开始成批次出现12V电气系统自行放电至亏电状态的问题。由于大众集团内部“分部改bug必须逐级报备至德国本部”的惯例,大众中国现在就算想改进这些问题也有心无力——更不用说,这些报备往往都以大众总部拒绝告终。
而如果我们把ID.3近期曝出的Bug一起来看,就更加为ID.4捏一把汗。据外媒insideevs报道,ID.3出现的Bug有:倒车摄像头随机关闭、仪表盘和中控屏卡死和无钥匙系统间歇性地工作等等。Nextmove统计发现ID.3一共有22个Bug,但问题不在数量上,再多的Bug都是可以通过OTA解决。问题坏就坏在,如果你仔细去看,这些问题并不仅限于纯软件Bug,某些涉及软硬件的问题,是需要通过FOTA固件刷写解决的。
就从大众在智能化领域的重视程度来看,大众是希望打造一台智能电动汽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发挥了自身的传统优势,造了一台“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要知道,从速腾断轴、4S店“打铁皮补丁”那天开始,大众的成本控制就已经让人无话可说。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